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代码:HIST101
学分:3
总学时:48(其中理论课时40,实践课时8)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属于历史学专业必修课,旨在通过系统讲授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阶段和发展脉络;
3.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部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 清王朝统治下的社会矛盾
-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部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 金田起义
- 永安封王
- 定都天京
- 北伐西征
- 天京事变
第三部分: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体系与政策
- 《天朝田亩制度》
- 《资政新篇》
- 女子地位与家庭观念
第四部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影响
- 内部矛盾与外部压力
- 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 对后世革命运动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六、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等;期末考试占60%,采取闭卷笔试形式。
七、参考书目
1.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2. 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宗教与社会》,中华书局,1997年版。
3.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八、实践环节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历史遗迹或纪念馆,撰写调研报告,增强直观感受和理解力。
九、其他事项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并及时更新补充最新的研究成果,以确保教学质量。
以上为《太平天国运动》课程的教学大纲,请各位同学认真准备并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