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是一首无字的诗篇。古人常以听雨为题,寄托情怀,而这一首《听雨》,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原文如下:
疏雨滴梧桐,
寒灯照孤鸿。
秋风千里行,
何处是归途?
这首诗虽简短,却意境深远。诗人借听雨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迷茫。首句“疏雨滴梧桐”,描绘出秋雨轻柔地洒落在梧桐树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次句“寒灯照孤鸿”,通过寒灯与孤鸿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之感。第三句“秋风千里行”则将视野扩大,让人感受到秋风中那无尽的漂泊之意。最后一句“何处是归途?”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归宿的渴望和对人生道路的困惑。
赏析: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中的“疏雨”、“寒灯”、“孤鸿”等意象,不仅构成了画面感极强的场景,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尤其是“何处是归途?”一句,直击人心,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思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堪称听雨题材中的佳作。
在现代社会中,这首诗依然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停下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寻找属于自己的归途。或许,这正是这首诗跨越时空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