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感受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2. 掌握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等,并能分析其作用。
3. 提升个人对于人生困境和自我价值的认知,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背景介绍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挑战。年轻时因病瘫痪,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轮椅生活。然而,正是这段艰难的经历促使他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与地坛》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80年代初期,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在这篇文章中,史铁生以自己在地坛公园度过的漫长时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苦难的态度。
三、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文章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空间——地坛。这个古老的园林成为了作者心灵栖息的地方,在这里,他得以暂时逃离尘世的喧嚣,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意义。通过对地坛四季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暗示了生命的延续性。同时,这种环境也为作者提供了反思人生的契机。
(二)重点段落分析
1.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 这里体现了作者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省。他意识到自己的任性不仅伤害了自己,也给深爱自己的母亲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这种忏悔之情贯穿全文,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真挚的情感力量。
2. 第三段:“十五年啊,十五年了……”
- 数字在这里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时间流逝之久远,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那种难以言表的孤独感。十五年来,他每天都在地坛度过,但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直到某一天突然顿悟。
3. 第五段:“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作者对生死问题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死亡并非可怕的事情,而是生命的一部分。这种豁达的态度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是他多年思考的结果。
四、写作技巧探究
1. 象征手法
- 地坛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物,它既是作者逃避现实的避难所,又是他寻找真理的精神家园。通过对地坛四季变换的描写,隐喻了生命的轮回与发展。
2. 对比手法
- 文章中多次使用对比来增强表达效果。例如,将作者早年的迷茫与后来的领悟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主题思想。
五、延伸思考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六、作业布置
1. 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2. 撰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我与地坛》的学习内容,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启发,更好地认识自己,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