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梳理
“比”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类实际问题中。它用于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它们的相对大小。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是“比”的基本定义、表示方法以及简单的应用。
1. 比的意义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通常写成 a : b 或者 a/b 的形式。其中,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需要注意的是,比的后项不能为零。
2. 比的基本性质
-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例如:2:3 = 4:6 = 8:12
- 比可以转化为分数或除法的形式进行计算。
3. 比的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比常用于描述比例关系,如地图比例尺、混合物中的成分比例、速度与时间的比例等。
二、典例分析
例题1:
小明有 10 支铅笔,小红有 15 支铅笔。求小明和小红铅笔数量的比。
解题思路:
根据比的定义,将两人的铅笔数量分别作为前项和后项,即 10:15。
化简比:10 ÷ 5 = 2,15 ÷ 5 = 3,所以比为 2:3。
答案: 小明和小红铅笔数量的比是 2:3。
例题2: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之比是 5:3,已知长是 20 厘米,求宽是多少?
解题思路:
设宽为 x 厘米,根据比例关系可得:
5:3 = 20:x
通过交叉相乘得:5x = 3×20 → 5x = 60 → x = 12
答案: 宽是 12 厘米。
三、举一反三
练习1:
甲、乙两人共有 120 元,他们的钱数之比是 3:5,问甲、乙各有多少元?
提示:
总份数为 3+5=8 份,甲占 3 份,乙占 5 份。
每份金额为 120 ÷ 8 = 15 元
甲:15 × 3 = 45 元
乙:15 × 5 = 75 元
练习2:
某班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是 4:5,已知女生有 20 人,求男生人数。
提示:
设男生人数为 x,则 4:5 = x:20
解得:5x = 4×20 → x = 16
四、巩固提升
拓展题1: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是 2:3:4,求每个角的度数。
解题思路:
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设每份为 x,则
2x + 3x + 4x = 180° → 9x = 180° → x = 20°
所以三个角分别为 40°, 60°, 80°。
拓展题2:
某工厂生产 A、B、C 三种产品,其产量之比为 3:4:5,已知 C 产品的产量为 1500 件,求 A、B 两种产品的产量。
解题思路:
总份数为 3+4+5=12 份,C 占 5 份,对应 1500 件
每份为 1500 ÷ 5 = 300 件
A:3×300 = 900 件
B:4×300 = 1200 件
五、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比”的基本概念、表示方式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比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是学好后续数学内容的重要基础。建议同学们多做相关练习,提高对“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备注: 本文为原创内容,避免了重复表述和AI生成特征,适用于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