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明(化名)
性别:男
年龄:15岁
年级:初三
班级:3班
建档日期:2024年4月5日
一、基本情况
李明,男,现就读于某中学初三3班。性格较为内向,平时在班级中与同学互动较少,课堂上表现较为安静,但并非不参与。家长反映其在家也较少主动交流,喜欢独自看书或玩游戏。
二、来访原因
本次来访主要由于近期情绪波动较大,表现为失眠、食欲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且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班主任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其成绩有所下滑,并出现逃避上课的情况。家长表示,孩子最近常提到“不想上学”、“感觉压力很大”。
三、家庭背景
李明父母均为普通职员,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工作较忙,平时多由祖父母照顾。家庭教育方式以严格为主,父母对其学业要求较高,希望其能考上重点高中。家庭氛围总体和谐,但沟通较少,亲子关系较为疏离。
四、心理状态评估
通过初步访谈和心理测评工具(如SCL-90量表)的使用,发现李明存在一定的焦虑倾向,尤其在面对考试和学业压力时表现明显。情绪低落、自我评价较低,对未来缺乏信心,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否定。
五、咨询过程摘要
首次咨询中,李明表现出较强的防御心理,言语较少,但在引导下逐渐敞开心扉。他提到自己感到“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并表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咨询师通过倾听和共情,帮助他逐步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来源,并引导其表达内心感受。
后续几次咨询中,李明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增加与朋友的交流等。同时,咨询师建议家长适当调整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情感支持。
六、建议与干预措施
1. 心理辅导方面:继续进行个体心理咨询,帮助李明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抗压能力。
2. 家庭沟通:建议家长定期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真实想法,避免过度施压。
3. 学校支持:建议班主任关注李明的学习状态,适当给予鼓励和支持,营造更轻松的学习环境。
4. 自我调节:引导李明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紧张情绪。
七、后续跟进计划
计划每两周进行一次心理咨询,持续观察李明的情绪变化及行为改善情况。同时,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其家庭环境的变化及孩子的适应情况。
记录人:张老师
记录时间:2024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