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沧浪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舜钦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苏州沧浪亭的景色与作者的心境,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仕途失意后归隐生活的向往。全文虽短,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堪称古代游记类散文中的佳作。
一、原文
余以官废,居于吴。吴中多山水,而沧浪亭为最胜。余既得之,遂以“沧浪”名其亭。亭在城南,临水而建,四面皆竹林,幽深静谧。每当风起,竹影婆娑,水声潺潺,令人忘忧。
或问曰:“子何以乐此?”余曰:“吾志在山水之间,不乐于仕宦也。”于是日游其间,或读书,或饮酒,或赋诗,悠然自得。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生若梦,何必拘于形役?惟有山水可寄情,故吾乐在此耳。
二、翻译
我因为被贬官而闲居在吴地。吴地有许多山水风景,而沧浪亭则是其中最美的地方。我得到了这个地方,于是用“沧浪”来命名这座亭子。亭子位于城南,靠近水边建造,四周都是竹林,幽静深邃。每当风吹过,竹影摇曳,水声潺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忘却烦恼。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喜欢这里呢?”我回答说:“我的志向在于山水之间,不喜欢做官。”于是每天都在这里游玩,有时读书,有时饮酒,有时写诗,过得非常自在。天地就像万物的旅馆,时间如同历代人的过客。人生如梦,何必被世俗所束缚?只有山水能寄托情感,所以我在这里感到快乐。
三、赏析
《沧浪亭记》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文章开头点明自己因被贬而来到吴地,从而引出沧浪亭这一景致,既交代了背景,又为后文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文中通过描写沧浪亭周围的自然环境——竹林、流水、风声,营造出一种宁静淡远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同时,通过对“乐此”的解释,展现出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文章最后引用“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借用庄子的思想,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整篇文章更具哲理性与思想深度。
总的来说,《沧浪亭记》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游记,更是一篇抒发个人情怀、表达人生感悟的散文佳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