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诗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句为:“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句诗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深沉而细腻的情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名句之一。
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意思
“才下眉头”指的是刚刚从脸上、表情上表现出来的忧愁或思念,仿佛刚刚放下;而“却上心头”则是说这种情感又迅速地回到了内心深处,无法摆脱。整句话的意思是:刚把心中的愁绪暂时压抑下去,却又不由自主地涌上了心头。
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思念时那种欲罢不能、难以释怀的心理状态。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也反映了人类情感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与挣扎。
二、全诗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李清照南渡后所作的一首词,抒发了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词如下: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 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开篇点明时节,秋天已至,荷花凋谢,香气不再,竹席也显得凉意袭人。这一句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寂寞与哀愁。
2.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轻解罗裳”写的是女子脱去外衣,准备独自泛舟,表现出她的孤独和无奈。“独上兰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单感,似乎只有自己一人,无人陪伴。
3.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里通过问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牵挂。“锦书”指书信,“雁字”象征着鸿雁传书。词人望月怀远,期盼丈夫的来信,但只见到月光洒满西楼,更添愁绪。
4. “花自飘零水自流”
自然景物的描写,映衬出人生的无常与无奈。花瓣随风飘落,流水静静流淌,仿佛也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
5.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两人虽身处两地,但心中都怀着同样的思念,彼此都在承受着相同的愁苦,情感真挚动人。
6.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结尾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道出了相思之苦的无法排遣。即使表面上看似放下,但内心深处依旧无法释怀,情感如潮水般不断涌现。
三、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1. 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全词用词简练,却富有画面感和情感张力,尤其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
2. 情感真挚,细腻动人
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细腻,将思念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
3.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使情感更加含蓄而深刻。
四、结语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不仅是李清照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更是千百年来无数游子、思妇共同的心声。它道出了人间最普遍的情感体验——爱与思念的难以割舍,以及心灵深处那份挥之不去的牵挂。
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情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能打动人心,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