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2025-05-15 06:42:21

问题描述: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教案一等奖,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5 06:42:2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归去来兮辞》,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自由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归去来兮辞》中出现的重要文言词汇及特殊句式;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2.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融合,并探讨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后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它讲述的就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陶渊明的故事。”接着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学习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归去来兮辞》。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2. 再读课文,把握结构

分段落带领学生阅读,帮助他们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本文由序言、正文两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又分为四个层次:回顾过去、描述现状、展望未来、抒发感慨。

(三)精读赏析

1. 分析序言部分

结合注释解释“余家贫”、“性本爱丘山”等语句的意思,强调陶渊明早年虽出身寒门但志向高远的特点。

2. 探讨正文内容

(1)第一层:叙述自己辞官回家的原因——不愿同流合污,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2)第二层: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3)第三层:规划今后的生活蓝图——表明决心远离尘嚣,享受简单而充实的日子;

(4)第四层: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既是对过去选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3. 讨论陶渊明的思想内涵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共同探究陶渊明身上体现出来的儒家积极入世与道家超然出世两种思想如何相互作用。

(四)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生活,思考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如何平衡工作与休闲的关系,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四、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归去来兮辞》的艺术成就及其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布置作业: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1. 序言:述说辞官回家的原因

2.

(1)回顾过去

(2)描述现状

(3)展望未来

(4)抒发感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