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小班教学中,科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基本的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堂有趣的小班科学课——《敲冰块》。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冰的基本特性,如透明、坚硬、遇热融化等。
2. 操作技能:通过动手实践,学会使用工具(如小锤子)来敲碎冰块。
3. 情感态度: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耐心与细致观察力。
准备工作
- 冰块若干(可以在冰箱里提前冻好)
- 小锤子或安全塑料工具
- 盘子或托盘用于收集碎冰
- 温水盆(用于后续实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环节
教师可以先向小朋友展示一块完整的冰块,提问:“这是什么呀?”引导孩子们说出“冰”。接着问:“你们觉得冰是什么样子的呢?”鼓励孩子们描述冰的颜色、形状以及摸起来的感觉。
二、实验操作
1. 感知冰块:让每个小朋友轮流触摸冰块,感受它的冷凉感,并讨论为什么会这么冷。
2. 敲击冰块:给每位小朋友分发一个小锤子或者适合儿童使用的软质工具,指导他们轻轻敲打冰块。注意提醒孩子们要小心不要伤到自己。
3. 观察变化:当冰块被敲成碎片后,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碎冰是否还有原来的形状?它们是不是更容易融化了?
三、延伸活动
将敲碎后的冰块放入温水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现象。同时可以再次提问:“为什么冰会变成水呢?”帮助孩子理解温度升高会导致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道理。
安全提示
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需要密切关注小朋友的操作情况,确保使用工具时的安全性;另外,在处理冰块时也要防止地面湿滑造成意外摔倒。
通过这样的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敲冰块》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到关于物理性质的知识,还能让他们体验到亲手实践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科学探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