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烛之武的形象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士人的智慧和胆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翻译课文,分析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过程及其策略。
难点:体会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历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障碍。
2. 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3.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过程:
(1)了解背景:晋国联合秦国攻打郑国,郑国面临亡国危机。
(2)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来到秦营。
(3)烛之武从秦晋关系入手,指出两国之间并无长久盟约可言,且晋国曾背弃秦国,欺骗其利益。
(4)烛之武进一步说明郑国对秦国有利无害,并强调若灭掉郑国,则只会增强晋国的实力,而对秦国毫无益处。
(5)最终成功说服秦伯撤军。
2. 探讨烛之武形象:
- 机智勇敢
- 能言善辩
- 爱国情怀
(四)拓展延伸
讨论现代生活中类似烛之武这样的人物或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查找相关历史资料,撰写一篇关于烛之武的小论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