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之名,古来有之。其地势奇险,山势蜿蜒,宛如猛虎蹲伏。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于此处,三日之后,金精化为白虎,盘踞山上,故得此名。
原文如下: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夜,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鳞次,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解析如下:
首句点明虎丘与城市的距离,虽无高山深谷,但因其靠近城市,所以游人众多。接下来描述了不同季节中虎丘的景色和人气,尤其是中秋之夜最为热闹。这里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形象地描绘出游人聚集的壮观景象。
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不仅展现了虎丘作为游览胜地的魅力,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情趣。这种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结合的描写方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美的追求和表达能力。
练习题:
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 去城可七八里:大约
- 独以近城:仅仅因为
- 连臂而至:手拉着手来到
- 檀板丘积:像小山一样堆积起来的檀木拍板
2. 翻译句子:
- 每至是夜,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每到这个夜晚,全城的人都关门外出,手拉着手前往。
以上是对《虎丘记》部分内容的简要分析和练习设计,希望对理解文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