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
课程代码:
学分:3学分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2学时)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旨在系统介绍城市垃圾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使学生掌握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以及管理措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理解城市垃圾的分类、组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掌握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
3. 熟悉垃圾处理设施的设计原则及运行管理;
4.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内容
(一)城市垃圾概述
- 城市垃圾的定义与分类
- 垃圾的来源与特性分析
-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危害
(二)城市垃圾处理技术
1. 填埋技术
- 填埋场的设计与选址
- 填埋气体的收集与利用
- 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2. 焚烧技术
- 焚烧原理与设备
- 焚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
- 焚烧残渣的处理
3. 堆肥技术
- 堆肥原理与工艺流程
- 影响堆肥效果的因素
- 堆肥产品的应用
4. 其他处理技术
- 资源化利用技术
- 生物处理技术
(三)垃圾处理设施规划与管理
- 垃圾处理设施的布局规划
- 运行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估
(四)案例分析与实践
- 国内外典型垃圾处理项目的案例分析
- 实验操作:垃圾样品的成分分析与处理效果评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2. 课堂讨论: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 实验教学:安排实验室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实际过程。
4.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或填埋场,增强感性认识。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具体如下:
1. 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20%):根据实验操作结果撰写报告;
3. 期中考试(20%):以闭卷形式进行理论知识测试;
4. 期末项目(30%):结合课程内容完成一项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小型研究课题,并提交研究报告。
六、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第X版),XXX出版社,20XX年。
参考书目: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XXX出版社,20XX年。
- 《垃圾焚烧技术与工程实践》,XXX出版社,20XX年。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点
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引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保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
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城市垃圾处理的核心知识,还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