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描写园子和人物情感的关键词句。
-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与情感美。
-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活、感悟亲情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对祖父的深厚感情,体会亲情的温暖与珍贵。
- 引导学生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作者通过对园子的描写,表达对祖父的怀念之情。
- 难点:体会文中语言的细腻与情感的真挚,学习如何在生活中捕捉美好瞬间。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
“你有没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地方?那里是不是有你最亲近的人?”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亲人共处的温馨回忆,引出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蚂蚱”、“倭瓜”、“黄瓜”等,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在园子里做了什么?和谁一起?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朗读与赏析
-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朗读,分析描写园子的句子,如:“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儿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园子的生机与童趣。
2. 人物情感分析
- 提问: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这个园子?
-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祖父的句子,如“祖父戴着草帽,我戴着草帽”,“祖父笑,我也笑”。
- 分析祖父的形象:慈祥、幽默、宽容,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陪伴者。
3. 情感升华
- 讨论:作者通过园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或人让你感到温暖?你是否也像作者一样,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写作练习
- 请学生以“我和______的______”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与亲人之间的一段难忘经历。
- 鼓励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真实的情感。
2. 课外阅读推荐
- 推荐学生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如《呼兰河传》,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与人生经历。
(五)课堂小结(5分钟)
- 教师总结:
“《我和祖父的园子》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更是一篇充满温情的回忆录。它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平凡的日子里,而亲情则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五、板书设计
```
我和祖父的园子
园子:生机勃勃、充满童趣
祖父:慈爱、幽默、陪伴
情感:怀念、感恩、温暖
```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字词和内容理解。
2.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题目为《我和______的______》。
3. 阅读《呼兰河传》选段,写下自己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祖父的深情。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