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二单元《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议论文,题目为《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课文围绕“是否应该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班干部”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观点阐述,引导学生思考公平与责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 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公平竞争、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和理性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和论点表达方式。
- 难点: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思考并表达对“班干部轮流制”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资料、讨论提纲。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关于班干部制度的相关信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们班有没有班干部?你愿意当班干部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班级的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 找出文中提到的两种观点(支持与反对)。
2. 标注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初步交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深入探究(15分钟)
1.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支持组”和“反对组”,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班干部轮流制”的利弊。
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
2. 教师引导总结:
- 支持观点:人人有机会锻炼能力,增强责任感,促进班级公平。
- 反对观点:可能影响班级管理效率,部分学生缺乏领导力。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对“班干部轮流制”的看法。
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如“如何选拔合适的班干部”、“如何让轮岗更有效”等。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
- 议论文需要明确观点,有理有据地表达。
-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做出合理判断。
六、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班干部轮流制》,表达自己的观点。
2. 与家长讨论,了解他们对班干部制度的看法。
七、板书设计
```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支持观点:公平、锻炼、责任
↓
反对观点:效率、能力、管理
↓
我的观点:……
```
八、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观点表达,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今后可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增加互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