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范文】在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而材料作文作为近年来的主流题型,对学生的审题、立意和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提炼出符合题意的中心思想,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
一、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步骤
1. 通读材料,把握整体内容
首先,要通读材料,了解其背景、人物、事件或观点。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核心信息以及作者的意图。
2. 分析材料结构,寻找核心矛盾或主题
材料可能包含多个角度或不同立场的观点,需要从中找出主要矛盾或核心主题。例如,有的材料呈现的是“选择与坚持”,有的则是“责任与担当”。
3. 结合现实,联系社会热点或人生哲理
材料作文往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考生应善于将材料与现实生活、社会现象或人生感悟相结合,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广度。
4. 明确立意方向,确定写作角度
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立意方向,如倡导某种精神、批判某种现象、表达某种情感等。立意要清晰、具体,避免泛泛而谈。
二、审题常见误区
- 片面理解材料:只关注表面信息,忽视深层含义。
- 脱离材料主旨:偏离材料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导致跑题。
- 立意模糊不清: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文章缺乏中心。
- 忽略文体要求:如议论文应有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记叙文要有情节发展等。
三、立意训练方法
1. 多角度思考
对同一则材料,尝试从不同角度切入,如道德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等,拓宽思维视野。
2. 提炼关键词
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并围绕这些词展开思考,有助于精准立意。
3. 模仿优秀范文
通过阅读高质量的范文,学习他人如何审题、立意和展开论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4. 反复练习,不断总结
审题立意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的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才能逐渐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四、范文示例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真正的成长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实现的;也有人认为,成功才是成长的真正标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出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强调“失败是成长的途径”,另一种认为“成功是成长的标志”。考生需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者明确支持某一方,并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进行阐述。
立意方向:
可以围绕“成长的本质”展开,指出成长不仅仅是结果的体现,更是过程中的积累与反思。可以从个人经历出发,讲述一次失败后如何调整心态、重新出发,最终获得成长;也可以从历史人物或社会现象入手,说明真正的成长往往伴随着挫折与挑战。
范文:
《成长,不止于成功》
成长,是一个充满曲折的过程。它不总是阳光明媚,有时也会风雨交加。有人认为,只有取得成功,才算真正成长;但我更愿意相信,成长的意义在于经历与蜕变,而非单纯的结果。
在我初入高中时,曾因一次考试失利而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那段时间,我情绪低落,甚至一度想要放弃。但正是这次失败,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态问题。我意识到,成功并非人生的全部,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跌倒后重新站起来。于是,我调整状态,制定新的计划,逐步提高了成绩。虽然最终并未取得耀眼的成绩,但我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长。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胜利,而是一次次跌倒后的坚持。就像种子破土而出,需要经历黑暗与挣扎;像雏鸟第一次飞翔,需要克服恐惧与不安。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坚持,都是生命的升华。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们常常被“成功”所吸引,忽略了成长本身的价值。其实,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我们取得了多少成就,而在于我们是否在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己。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通过这样的审题立意训练,考生不仅能够提高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还能增强写作的逻辑性和感染力。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在高考作文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写出富有思想和情感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