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bull及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 掌握词中常见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如用典、对比、借景抒情等。
- 理解词中所蕴含的历史情怀与爱国精神。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品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感受力。
-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用典的含义及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 教学难点:把握词中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理解“兴亡之叹”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课文朗读音频。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辛弃疾的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镇江北固山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想象登高望远的情境。
2. 提问导入:你有没有登上过一座高处?站在高处时,你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不理解的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3. 整体感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词的大意。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讲解: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引出历史人物,表达对英雄的追思。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感叹历史变迁,繁华不再。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用典,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绘昔日辉煌,对比今日衰落。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古讽今,表达壮志难酬的悲愤。
2. 合作探究:
- 小组讨论:词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 教师引导:从情感、结构、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现实:结合当前社会背景,谈一谈“爱国”在今天的意义。
2. 拓展阅读:推荐辛弃疾的其他作品,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词中所体现的历史意识与家国情怀。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古典诗词,提升文化素养。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理解。
2. 选择一首辛弃疾的词,进行赏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历史回顾:英雄已逝,繁华不再
现实感慨:壮志未酬,忧国忧民
情感升华:借古抒怀,爱国深情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诵读、品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作的思想感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