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比较宽窄》PPT课件教案】一、活动名称:
《比较宽窄》
二、适用年龄:
幼儿园大班(5-6岁)
三、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理解“宽”和“窄”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区分物体的宽窄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宽窄。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比较活动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四、活动准备:
1. 教具材料:
- 不同宽度的纸带(如:宽的布条、窄的丝带)
- 各种形状的物品(如:书本、盒子、绳子等)
- 图片卡片(展示不同宽窄的物体,如:门、桥、路等)
- PPT课件(包含图片、动画及互动环节)
2. 环境布置:
- 教室中设置一个“宽窄对比角”,摆放各种宽窄不同的物品供幼儿观察与操作。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这张图片里有什么?它们的宽度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接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本领——比较宽窄。”
2. 新授环节(10分钟)
- 教师利用PPT展示多种物体,如:门、桥、裤子等,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宽窄差异。
- 通过对比演示,讲解“宽”和“窄”的含义,并鼓励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
- 使用实物进行示范,如:将两条不同宽度的纸带并排摆放,让幼儿直观感受宽窄的区别。
3. 操作环节(15分钟)
- 分组进行“找一找”游戏:每组幼儿拿到一组物品,要求他们找出哪一个是“宽的”,哪一个是“窄的”。
- 开展“比一比”活动:幼儿两两配对,用身体或工具比较两个物体的宽窄,并用语言描述结果。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宽窄的概念。
4. 巩固环节(10分钟)
- 教师出示图片卡片,让幼儿进行分类:把“宽的”放在一边,“窄的”放在另一边。
- 开展“找朋友”游戏: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关键词(如“宽的鞋子”“窄的裤子”)找到对应的物品。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强调“宽”和“窄”的区别。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宽窄不同的物品,并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 布置小任务: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看看哪些是宽的,哪些是窄的,第二天来和大家分享。
六、活动评价:
- 观察幼儿是否能正确识别宽窄;
- 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
- 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乐于合作。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具和生动的活动设计,帮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化的素材,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八、附录:
- PPT课件内容包括:导入页、知识点讲解、图片对比、互动练习、总结页等。
- 教案配套材料可下载使用,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准备。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符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需求,适用于日常教学活动及公开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