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古诗一直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力、文化理解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一位优秀教师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教学内容,凭借深入浅出的教学设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以及巧妙的课堂互动,荣获一等奖,赢得了评委与同行的一致好评。
这堂课的设计紧扣诗歌的情感主线,围绕“送别”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在朗读、品味、想象中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教师首先通过图片和音乐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基调。接着,通过分段讲解,逐步剖析诗句的含义,如“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地点与人物,“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景象描写,以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深远意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和表达。例如,在讲解“孤帆远影”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诗人,看到朋友渐渐消失在视线之外,你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种设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古诗的意境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通过动态画面展示黄鹤楼、江水、船只等元素,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描绘的场景,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整节课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情感的熏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欣赏古诗,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这节获奖课的成功,不仅是对执教教师专业素养的认可,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它告诉我们,古诗教学不应只是字词的讲解和背诵,而应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一部分,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