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 学习作者通过细腻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涵。
- 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进行自主阅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关怀。
-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培养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分析稻草人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作者通过稻草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 难点:
领会作品中蕴含的深层主题,如善良、责任、无奈等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板书设计。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初步阅读笔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
展示一张稻田图片,提问:“你们见过稻草人吗?它在田里做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稻草人的认识。
2. 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稻草人的故事,这个稻草人不是普通的稻草人,它有思想、有情感,甚至能‘说话’。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充满温情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 标注生字词,圈出不理解的句子。
- 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 交流初读感受:
- 提问: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稻草人有什么特点?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三)精读探究(20分钟)
1. 分段阅读,深入分析:
- 介绍稻草人的位置和作用。
- 稻草人看到的场景及内心活动。
- 第三段:稻草人无法帮助他人的无奈与痛苦。
- 第四段:结尾部分的情感升华。
2. 问题引导:
- 稻草人为什么感到难过?
- 他是怎么想的?他的行为体现了什么品质?
-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无能为力”的角色?
3. 小组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稻草人象征着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现实生活:
“在生活中,有没有像稻草人一样的人?他们是否也常常感到无力改变现状?”
2. 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 小练笔:
写一段话,以“我是一棵稻草人”为题,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感。
(五)总结提升(5分钟)
1. 回顾课文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师总结:
“稻草人虽然不能说话、不能行动,但它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它告诉我们:即使力量有限,也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
3. 布置作业:
- 完成练笔《我是一棵稻草人》。
- 阅读叶圣陶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五、板书设计
```
一、故事梗概
二、人物形象:稻草人——善良、无奈
三、主题思想:关爱他人、承担责任
四、写作特色:细腻描写、情感真挚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人物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仍需加强,今后可设计更多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