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教授说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饮食问题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吃饱”那么简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怎么吃”,而不是“吃什么”。而在这条探索健康饮食的道路上,于康教授无疑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引路人。
于康教授是中国营养学会的资深专家,长期致力于营养学研究与公众健康教育。他常说:“吃饭不是小事,吃好才是关键。”这句话简单却深刻,道出了现代人对饮食的误解与误区。
很多人认为,只要吃得够多、够杂,就是健康的。但事实上,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根本。于康教授指出,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三高”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关。比如,过量摄入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不仅容易导致肥胖,还可能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那么,到底该怎么吃呢?于康教授提出了几个核心原则:
第一,均衡膳食。
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或挑食。每餐应包含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和适量的脂肪。尤其是蔬菜和水果,是人体必需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
第二,控制总量。
“吃多少”比“吃什么”更重要。很多人明明吃得不多,但因为进食频率过高,反而导致热量摄入超标。建议每天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第三,少油少盐少糖。
这是于康教授反复强调的一点。过多的油脂和盐分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糖分摄入过多则容易引发血糖波动,影响代谢功能。
第四,注重烹饪方式。
蒸、煮、炖比煎炸更健康。尽量减少使用高温油炸的方式,以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同时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
第五,合理搭配。
不同食物之间存在相克与相生的关系。例如,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一起食用,可以提高铁的吸收率。而一些高蛋白食物如果搭配不当,也可能加重消化负担。
除了这些基本原则,于康教授还特别强调了“个性化饮食”的重要性。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工作压力都不一样,因此饮食方案也应因人而异。例如,老年人需要更多的钙和蛋白质来维持骨骼健康,而青少年则需要充足的热量和营养来支持身体发育。
此外,于康教授还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风所谓的“网红饮食法”,比如极端节食、断食、生酮饮食等,这些方法虽然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来看可能会破坏身体的正常代谢,甚至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最后,于康教授总结道:“吃,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我们要学会用心去吃,用智慧去吃,才能真正拥有健康的身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多听一听像于康教授这样的专家建议,从每一顿饭做起,慢慢培养出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毕竟,健康的生活,是从“吃”开始的。